下一步

企业微信的客户咨询有“无效”的吗?

免费试用
 
企业微信的客户咨询有“无效”的吗?
发布日期:2025-11-14 17:45:22 浏览次数: 110 来源:鲸销咨询



这里是在总结银行企业微信应用当前的痛点,员工有抵触情绪,因为加的好友不能直接转化,还带来了新的工作负担。


但是我看到“无效咨询”四个字感觉有点刺眼。没有哪个客户吃饱了撑着找银行的员工闲聊天吧。既然找你肯定是有事要问。信息即服务,咨询即服务。既然银行都在强调客户服务。那么,给了你服务客户的机会,你却要当作负担?


还有另外一位客户经理跟我分享她的一个案例,一次她像往常一样通过企业微信群发了一个24节气的祝福海报,就有一位阿姨主动问她最近有什么理财产品。通过非金融内容在客户这里刷存在感,客户主动向你咨询金融业务,这不是理想的业务转化模式吗?当然,平时这位阿姨一定是得到了客户经理的服务,人家认可她,这是前提。


我发现客户服务做得好的大多是女客户经理,可能女同胞更善于沟通吧。


人心都是肉长的,大家都不傻。你诚心诚意帮了别人,别人有业务怎么不找你?你平时不想服务人家,有指标了找人家帮忙,人家怎么肯理你。


没有任何技巧,就是四个字“用心服务”。企业微信提供了这个沟通服务的工具,不同人会会有不同的看法:是负担还是助力帮手?


但是站在客户经理角度:服务客户没问题,但为什么是我?为什么要替别人服务客户?为什么我服务了很长时间最好业务转化带来的收益算在别人的头上?


这些问题不解决,客户经理自然没积极性。这不仅仅是人的问题,这是配套激励机制没跟上的问题。


几年前我发现一个现象:一家银行的公众号文章都没有开通评论,我还以为维护公众号的人不知道文章可以开通评论,就提醒了下。后来才知道,不是不知道,是故意关掉评论功能。


为什么?因为开了评论很多客户会评论会咨询。咨询了没人来回复或者评论的话很难听,还不如不让他们评论或咨询。你现在再去看看很多银行的公众号都会把评论关掉。


其它行业的公司盼都盼不到的真实客户互动,在银行这里成了可有可无的负担。还有直播,有的银行因为看到网友在直播间评论的话可能不好听,于是就不开展直播活动了。作为企业,你都不让我骂你,我怎么可能对你有感情呢?可能有的银行觉得自己是政府单位。


很多时候是因为领导不重视。大家都围着领导转。如果中层再没自己的思路和进取心。这个方面的工作就不可能做得出色。公众号文章的评论也一样:你回复了客户的评论没人认可你的价值,不回复也没任何损失,作为运营人员,你是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?


什么是小事?什么是大事?这就取决于银行管理层的认知和价值判断


100个人来网点办理业务,忙不过来了,管理层一定会协调其它网点人员来接待,不可能不理客户。但是1000个人在网上咨询,银行就可以不理。为什么?因为银行觉得网上的咨询不重要。银行不觉得的线上和线下是等价的。


其实,线上的服务性价比更高。既方便了客户又减轻了柜面的压力。线上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麻烦客户再跑一趟?


当我在询问大家为什么不用企微发朋友圈的时候,一位客户经理说了实话,因为企微发朋友圈领导看不见,而个微可以。


我着实有点震惊。原来如此啊。这是不是普遍现象呢?都是做给领导看的,客户算个屁。


在离柜率每年都在增加的今天,降本增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去营销和服务客户。拓客在线上、咨询在线上、业务在线上……一切能线上搞定的尽量不要线下。


大部分客户只要你能够提供及时的线上服务,解决人家的问题,人家就会认可你。不需要线下见面喝酒。


这里不是否定线下沟通的价值和必要性。客户要分层经营,要立体化经营。


什么是分层经营?根据客户的价值贡献有选择有重点的维护不同的客群,有的客户需要线下见面,有的客户只需要线上沟通维护满意度就很高。什么是立体化经营?多形式多内容的沟通和服务。


建设银行的一人管万户一人抵一点


建设银行2023年就将2022企业微信好友数作为经营业绩在年报中呈现,下面直接用运营研究社小贤的PPT截图:


后来又组建直营团队为例,人均管户规模突破1万户,真正实现“一人管万户”。


一人管万户:借助企业微信的数字化工具和私域运营模式,使客户经理能够高效管理大量客户,“在线”服务上亿客户。通过企微私域连接,用“企微社群+线上客户经理+场景化营销”,把冰冷的金融服务转化为有温度的专业陪伴,实现一人管理数千客户的数字化奇迹。


一人抵一点:截至2024年末,建设银行直营管户客户超2亿户,大幅拓宽服务半径,实现“一人抵一点”的产能贡献,有力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。




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

产品:企微SCRM系统+微信机器人+私域陪跑服务

承诺:产品免费试用七天,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。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,已交付6000+ 2B企业

 
扫码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