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步

别家抢着上AI神器,企业微信还牛马办公自由

免费试用
 
别家抢着上AI神器,企业微信还牛马办公自由
发布日期:2025-08-26 11:52:20 浏览次数: 117 来源:人间新喜剧

你怎么知道哪个科技产品的方向是正确的?”

乔布斯罕见的沉默了十秒,“最终,一切都取决于品味。”(Ultimately, it comes down to taste.)

这个早年的经典问答,基本概括了科技行业经过这么多年喜新厌旧,不变的仍然是要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。

当初,个人电脑主要是用来办公的,电子表格、文字处理、图形化界面、Office套件等新的生产力工具,在信息时代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
后来,互联网席卷全世界。2011年,风险投资家马克·安德森提出一个论断“软件正在吞噬世界”。互联网广泛普及,开源技术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等进化,软件加速改造各个行业,使人们更高效地沟通、协作和创造。

再后来,互联网“吞噬”了软件,改变了软件创建和交互的方式。整个办公软件的更迭发展史,就是从工具到服务(SaaS)、从本地到云端、从安装到订阅、从个体到协同网络的演变史。

而今,AI正在吞噬软件。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迅猛冲击,重新定义每个重要行业,生成式AI尤其引发办公软件的又一次颠覆变革。

企业微信5.0版本应时更新,来到了AI与人文的新十字路口。

表面看,它在与飞书、钉钉等协同办公软件竞争,看谁更能解决企业的应用AI需求焦虑。从更远维度,硅谷也正在上演AI原生新趋势,从ChatGPT到Cursor到马斯克的“巨硬”,都在争夺成为AI时代的微软。

从云协同到AI Native

PC革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一个集大成者当然是微软实现了“每张办公桌和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”的愿景。今年是微软成立50周年,比尔·盖茨认为,AI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最大变革引擎。

当年苹果与微软曾经密切合作,Mac电脑上运行Word、Excel等软件,但企业家个性和产品思想的差异,两家分道扬镳并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根本分立。最终微软赢得了办公软件+操作系统+浏览器之争,乔布斯后来批判,“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品位。”

“我对微软的成功没有异议,大部分都是他们应得的。我难过的是,他们做的确实只是三流产品。”乔布斯的话有点夸张,但触及了科技世界一个残酷真相,最好、最创新的产品并非总是赢家。

技术潮流兜兜转转,硅谷传统霸主迎来了新挑战者。Notion、ClickUp等新协同平台生于云时代,正快速集成AI。ChatGPT新的Agent功能,解锁超级个体办公新模式,说白了就是Office三件套。Perplexity推出全球首款AI原生浏览器Comet,让你重新上网。马斯克成立新公司巨硬(Macrohard),声称用AI把微软产品重做一遍。

这不是开历史倒车,而是AI原生对互联网重塑,降维吞噬应用场景,让办公软件成为连接人、数据和流程的一体化工作台,抢占终极通用智能的入口。即,AI时代的新“工作操作系统”(Work OS)。

现在消费级AI工具太多了,用户不够用了。Vibe Coding太多了,程序员不够用了。但在办公领域,AI不是噱头,企业级AI交付到企业日常的很少。要么用不起来,AI整理会议纪录,但不能服务客户;要么不敢用,AI接入内部有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;要么不好用,与现有工作流程割裂。

8月20日,企业微信5.0新版本正式发布,全面引入AI,瞄准具体痛点,让AI办公触手可及,不仅提升效率,而且向更深层次AI赋能业务。

终于有AI真正帮打工牛马干活了,开挂打通企业内外部价值。

时隔三年,企业微信重大升级,包括智能搜索整理、数据呈现、服务总结等新功能,并通过邮箱串联一体化办公体验,海外版本/私有部署版本也同步上线。“办公即用AI”,企业微信就像一个AI办公超级管家,超过1400万企业与组织的客户都能拿起即用。

AI并没吞噬软件,企业微信5.0将协同办公转变为AI生产力引擎。

- 智能搜索盘活内部信息,智能机器人成了AI助理,实现“一人企业”;

- 智能服务总结让员工有了超级大脑,促成业务智能决策;

- 智能表格将私域资产可持续转化,是轻量级CRM,基于“AI+私域”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……

跟国内外其它AI办公最大的不同,企业微信5.0链接了真实的客户关系,可信、有用。这种“人的关系”(客户、朋友、社群等)带有信任、情感和社交资本,企业敢用、愿意用、也用得好。使用越多,就构建了数据智能飞轮;AI模型就越精准,提供的服务就越有价值,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。

全世界to B服务最成功的微软,错过了移动互联网,却在云和AI时代刷新巅峰。Windows系列产品全面AI化,智能体工厂引领AI办公革命。

与之类比,企业微信的未来可能性,将成为AI原生版的微软,内核是智能体时代的“客户关系操作系统”(CRM OS),或者说“AI+SCRM”(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)。诸多行业的企业用户基于企业微信这个OS,像搭积木一样,调用各种AI能力和SaaS服务,因AI而变。

AI解放生产力,但要克制

协同办公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既有微软、Salesforce、谷歌、Adobe等国外巨头,也有本土主流玩家飞书、钉钉、企业微信、WPS等。

细分加剧,很难有一家垄断者独大,竞争的核心是成为企业接入AI、沟通信息和处理工作的首要入口和智能伙伴。核心问题已经从谁的功能多,进展到谁的生态强,以及谁的AI能真正创造业务价值。

典型用户不再问“我用哪个AI办公”,而是“我从哪里开始一天工作?”

各家公司特征差异化明显:

- 跨国/大型企业:微软仍是最稳健的选择;

- 追求增长与连接的企业:企业微信是天然选择;

- 先进管理与体验团队:飞书吸引力更大;

- 政府与深度定制化的传统企业:钉钉更懂中国老板;

- 个人与轻量用户:WPS AI和各类AI原生应用更具性价比。

最大赢家不一定是技术最炫酷的,但必须是最懂目标客户需求和痛点的,并能用“AI+生态”提供完整解决方案。大多数大企业不允许核心业务数据流向外部的通用AI模型,企业微信依托腾讯云提供私有化部署、数据不出域的AI服务,这是to B业务的巨大优势。

合纵连横成为新现象:一家公司可能同时用企业微信做客户关系数字化,用飞书内部协作(组织创造力数字化)——钉钉与两者不兼容(工作方式数字化),用WPS处理文件,用Adobe创意设计。各平台之间如何通过开放API接口实现协同,将成为新的课题。

AI模型之间已经有MCP或A2A标准协议,它像一个万能接口,不同AI与多种数据源无缝交互。协同办公软件也将被灵魂拷问:当AI智能体成为新的用户界面,自己是不可替代的AI本身,还是沦为被调用的能力之一?

诞生9年来,企业微信经历了从内部沟通工具(2016年1.0版本),到外部连接(2018年2.4与微信互通),到客户生态(2020年3.0),到开放融合(2022年4.0),以及这次5.0版本AI原生赋能的关键演变。

其发展脉络体现了腾讯和微信多年有独特竞争力的互联网思想:“连接一切”、“人即服务”、“赋能个体”、“用完即走”等。

这条技术进化路线务实高效,工具理性,有所克制;不唯流量论,更看重信任关系;不中心化控制,反而做了大量限制,防止企业过度营销骚扰用户,平衡商业效率和微信用户体验;无处不,但又深藏功与名。

图片

张小龙几年前在微信公开课上分享的微信理念,有一些名句的含金量现在更让人敬佩:

“企业微信如果定位为公司内部沟通工具的话,我认为它的场景和意义会小很多,只有当它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时候,才会产生更大价值。”

“人即服务,是说企业里的员工就是服务的一部分。而且人是一个认证的服务。”企业微信的理想状态是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认证载体,通过他们提供专业、有温度的服务来连接客户。

企业微信5.0让这个服务窗口变成了超级个体,AI成了企业的实时智库和流程助手,赋能销售、客服等一线员工更专业、更快速、更个性化。

它放大了人在企业的价值,是“人即服务”思想在AI时代的延伸。

用了三年更新到5.0,企业微信过去一年完成了12次版本迭代,上线1700多个功能更新。据透露,团队认为,加入AI等新技术不一定让产品变得更高效,他们希望AI不要改变用户的日常工作,而是融入这些流程,让用户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使用AI。

深受张小龙“做最好的工具”的理念影响,企业微信不想新版本只是功能的堆砌+,而追求AI原生一体化的体验,让用户感觉这些新能力就是企业微信“长”出来的一部分,而不是“接”上去的AI插件。

张小龙说,“微信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样一个词。我们只是在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和好的产品原则。”他推崇博朗首席设计师Diet Rams的十大设计原则: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、优美的、非常容易使用的、诚实的、注重细节的、环保的、少即是多的,好的产品会经久不衰……

而微信的两个原动力是什么?一是做与时俱进的工具,二是帮助创造者展示价值。这些原则在AI新时代仍然在坚守并持续进化。

回到乔布斯强调的品味,他认为,硅谷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文关怀,过分关注技术参数,如处理器的速度和内存的大小(当下AI狂热普遍现象),而忽略了产品的实际使用体验和情感价值。

光有AI技术是不够的,还要有艺术、设计与人文关怀,“只有让技术与人文相结合,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。后PC时代的科技产品尤其如此。”



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

产品:企微SCRM系统+微信机器人+私域陪跑服务

承诺:产品免费试用七天,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。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,已交付6000+ 2B企业

 
扫码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