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码,关注“企微云”公众号完成申请
扫码加专属顾问企业微信,我们将协助您进行线上体验!
我要投稿
节前,连续参加了两场围绕企业微信在高校数字化应用的专题活动,和不少高校同仁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。虽然大家所处环境不同,但面临的痛点却惊人一致:在预算有限、系统庞杂、需求快速变化的背景下,学校的数字化转型该往哪里走?用什么工具、投入多少精力,能真正解决哪些问题?
在这些讨论中,企业微信,正以其“低门槛、高连接、强融合”的特性,悄然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数字化门户,甚至是数字化基座。同时,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数字化下一阶段的深度思考。
当前高校推进教育数字化面临的几个典型问题
结合我此前对各高校实践的观察,以下五个问题具有代表性,也更加凸显出“从管理到赋能”的重要性:
1.教学业务未被真正“数字化重构”
数字化提升了教育教学管理效率,但还未深度颠覆“教与学”的模式。“智慧教学”更多仍停留在管理端或服务端,教学内容与过程并未因技术而显著变革。
2.数据治理缺少应用场景支撑
虽然很多学校已经搭建了主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,但是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,缺乏教学、科研、就业等场景的深度应用支撑,同时由于数据源头没有管理好,数据准确性、完整性和更新的及时性没有治理所带来的数据质量问题,数据依然难以“用起来”。
3.AI应用集中在边缘环节
目前AI更多用于机器人客服、文本生成、图片制作等辅助环节,在课堂教学、课程设计、学情分析等核心教育场景中仍处于早期尝试阶段。
4.标准化软件难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
随着数字化进入深水区,学校业务快速变化,传统“采购-部署”型软件响应迟缓,定制成本高,更新周期长,灵活性差。
5.校园数字化体验与外部互联网服务落差明显
在“校外”的生活场景,师生利用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已经能够解决吃穿住行等一系列问题,数字素养快速提升,师生对学校系统的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企业微信为什么被越来越多高校关注?
在交流中,很多学校达成了一个共识:“企业微信在不需要太多投入的情况下,解决了很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。”
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看到:有的高校用企业微信的智能报表快速构建场景原型,验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;有的学校借助API集成打通业务系统,实现了“一个入口,多端协同”;还有的学校将其作为临时系统搭建工具,边用边试,边用边调。企业微信的这些“副作用”,反倒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一个基本问题:数字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是管理者的效率?还是师生的获得感?
三个关键反思:我们为什么做数字化?
问题的背后,其实反映出我们在推进教育数字化中的几个典型认知误区:
误区一:没有想清楚数字化是为了谁
到底是为了便于管理?还是为了提升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效率提升与体验优化?
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
产品:企微SCRM系统+微信机器人+私域陪跑服务
承诺:产品免费试用七天,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。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,已交付6000+ 2B企业
2025-03-18
2025-01-05
2025-06-23
2025-01-10
2025-04-06
2025-04-11
2025-03-07
2025-04-22
2025-04-11
2025-08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