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码,关注“企微云”公众号完成申请
扫码加专属顾问企业微信,我们将协助您进行线上体验!
我要投稿
前些年,在面试及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,有两类问题一直碰到:一类是“CRM难做”,“CRM系统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用”,“CRM太复杂了”,“ToB企业,定制化太多,没办法做通用Saas”...;另一类:非CRM相关的岗位也经常被问到CRM领域的问题,如“线索怎么管的”,“怎么转化”,“客户画像是什么样子的”...,对此我一直有自己的一些理解,今天也想和大家唠叨唠叨。
首先,照例先聊聊现状
自从90年代中国引进CRM系统以来,其承担了更多现有业务的线上化,甚至“沦落”为开发平台,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“忽视”,则是一个普遍现象:
决策层引进CRM的初衷:引入行业相对成熟,先进的业务管理方法论,去优化现有业务,“借系统修业务”。虽说建设CRM系统多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但其必定不会成为一把手当期最重要的工作,一把手也不太会有精力关注微观细节,一般会指派代理人:多为销售VP或是运营总监或是再下一级,而代理人同样会按照自己的视角去审视项目,多是解决当下遇到的难题(自己的或是自己部门的)。
而执行层遇到的难题是什么?这要从公司引入CRM系统的规律说起,不难看出,企业一般在业务扩大到多个区域,销售团队超过15人,多条业务线阶段时,营销业务需要差异化管理,组织需要跨区域管辖,此时会对CRM系统有强烈的诉求。这种诉求背后需要解决的问题,也大概率是“以人为主”:团队先管起来,大家伙儿一天干什么我需要知道。优化现有业务则自然不会成为首要矛盾。
遇到难题了,怎么解决呢?一般CRM系统的建设初期目的,存在三种方向:
以管为主:队伍大了,不好管了,强执行、偏考核。
提效:人多,口口相传不好,所以内部管理流程让大家协同办公。
业务流程需要,电子合同,合同审批流程等等。
需求Owner:CRM系统的业务Owner多为业务中台,是规则的制定者,而不是规则主要践行者,就形成了我提需求,你来遵守的常态。这给以营销业务为主的用户带来了不小的理解成本,和操作负担。
基于以上,不难得出结论:CRM系统也从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质,"沦落"到当前的业务信息化开发平台。这是我从事CRM领域17年,从开发到咨询、产品,从做外部项目,到深入不同行业的甲方,躬身入局于项目交付后的长期运营和优化中所深刻体会到的。
再来说说不容易听到的
一、人性与共性
1. 惰性
先举个例子:我面对过比较离谱的需求,价格审批,“经过我的审批最好能系统自动审批,但是审批的时间点,让人看着像真人批的,不要同一个时间,也不要深夜。”举这个例子,其实想表达,人性使然,就自然会导致先小我,再大我。而小我不见得能成就大我,还容易方向跑偏,顾此失彼屡见不鲜。
2. 信任
世界上本就没有与生俱来的信任,PPT中花花绿绿的图表,谁又能保证其真实可靠呢?结合人性,谁都想报喜不报忧。老板们又如何了解公司真正的营销,运转情况呢?对主观汇报的信任会严重损害数据客观的价值。
二、定位与设计
既然引入CRM系统的初衷是为了管人管过程,那CRM就充当了“狗腿子”的角色,会让人感觉到一直在索取(输入),而没有获得感(输出)。一个系统,一直要求输入,付出不能直接带来收益,在不得不使用的情况下,数据质量,可想而知。
三、现状与未来
在中国的企业中,没有任何一家企业遇到经营困难,是由CRM解救于危难。有ERP解决生产效率,有财务系统解决财务成本和合规问题...,CRM更像是登山杖,登山时必不可少,所以世界上,知名、伟大企业都有自己的CRM,CRM能让企业走向卓越和伟大。但是当你不登山,需要吃饭充饥的时候,登山杖非必需品。正因如此,CRM管理体系以及对应系统的投入成本,不夸张地说,占比最低。
四、短视与无奈
中国大部分企业在资本压力下,在面对如何活下去时,即使有志的企业家们,也不得不追求短期效果,简单粗暴:利润的提升来自于缩减成本,缩减成本最直接就是裁员,裁服务器,裁办公桌...这种“短视”陷于无奈,CRM不是兴奋剂,短期无法带来快感,自然会被冷落。
对于此等种种问题和原因,我曾经动摇过,CRM是不是个伪命题,尤其在中国,是不是仅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管理工具(现实如此),自己内心追逐的东西是不是只是个梦?
但当我看到2C尤其是互联网电商行业,对于消费者/店铺的管理做得如此之深的时候,心中的光再次显现。
2B行业限于信心、周期和节奏,但总会有捋顺的一天。
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
产品:企微SCRM系统+微信机器人+私域陪跑服务
承诺:产品免费试用七天,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。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,已交付6000+ 2B企业
2025-08-19
2025-08-19
2025-06-07
2025-04-17
2025-07-18
2025-04-10
2025-02-20
2025-09-15
2025-06-25
2025-04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