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步

公域靠“引”,私域靠“养”!

免费试用
 
公域靠“引”,私域靠“养”!
发布日期:2025-07-09 11:43:19 浏览次数: 119 来源:卢明浩说私域


真正干实事的人,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;整天各种吹嘘的人,才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。

就好像艺术一样,似乎越难看懂就越值钱;内行看门道,外行看热闹;里面的人喜欢追求本质,外面的人喜欢浮夸,越浮夸动静越大。

一家公司的业务形态,从流量逻辑的层面来分析,可以分为公域与私域。

做公域,目的只有两个,引流与转化,你也可以理解为三个,曝光、引流、转化。

这三者之间并不是一定要全部达到,你也可以选其一,要么为了曝光,给品牌或者人设进行推广宣传,是否可以实现引流和转化先不考虑,仅仅只是把品牌打出去就足够了。

要么单纯的只是为了引流,我也不想在公域里进行转化,发了短视频或者开了直播之后,我希望用户加客服微信然后再进行转化。

要么引流和转化一起在公域实现,只需要在直播间开个橱窗,商品上链接即可,或者在短视频里嵌入商品链接,即可实现引流与转化一体化。

大家发现没有,公域似乎少了一个环节,用户运营,但其实在公域上也可以进行用户的运营,例如发发优惠券,群发一下祝福,寄点礼物之类的。


那为什么商家还是希望把用户导流到私域,即使冒着被平台处罚的风险。

原因其实也很简单,两个“弱”字就是原因,

其一,弱链接,公域与用户之间其实也是有社交链接的,抖音的私信、社群,公众号的私信功能等都可以与用户建立起链接,但链接的属性比较弱,究其原因就是社交属性弱。

其二,弱培育,你说发个优惠券、祝福之类的,算不算培育用户的一种策略,是,但手段比较单一,而且运营策略比较浅,很难达到培育忠诚用户的效果。

那好,怎么办?

做私域啊,所以你看,公域在前,私域是不是在后,从实际的业务形态来看,99%的公司,基本都要先有公域获客的能力,才能做后端的私域。

不说多,就拿我自己来说,我做了七八私域,不也天天在公众号上码字,写文章这属于私域行为吗?

很显然不算,它就是一个公域获客的行为。

那有人会说了,不码字不可以吗?

可以,但你流量怎么来。

私域真正解决的只有两个问题:

1.用户来了之后,如何“养”用户?

2.如何利用“养”起来的用户,形成更多的复购与转介绍。

没错,就是利用,明面上说的是与用户交朋友,那是为了说起来好听,交朋友是纯粹的,你带着动机去交朋友,你觉得这朋友能交深吗?

很难,一段关系开始的本质就已经注定了结局。

私域说到底就是彻头彻尾的商业行为,你可以去问一下那些天天在朋友圈里发这发那的,谁不是为了提高转化,为了赚钱。

换句话说,如果发这么多朋友圈一毛钱都赚不到,谁特么想天天在朋友圈里被别人当猴看,有点独处空间不好吗?

一个人的表现欲是被奖励激起来的,一旦一点回馈都没有,你看谁还愿意去表现?

人不为己天诛地灭,讲的其实就是人性的本质,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目的性的,而这个目的本质上就是为了满足自己。

满足别人=满足自己,你自己品。

回到私域,当用户从公域里进入到私域之后(其实就是加微信或者企微),要如何开始养客户?

养客户说的有点冠冕堂皇了,真正实操落地起来就是以下六个动作:

1.把你的头像、名称、简介等个人信息设置好,这就是一天到晚说的人设的基本形态。

2.找个切入点,与用户套近乎,唠唠嗑,嘘寒问暖一下,问一下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。

麻烦是一段关系亲近的开始。

3.天天发朋友圈,告诉用户你是一个很专业的人,找我就对了。

4.搞一下培训讲座,把自己的知识传递出去,同样也是为了告诉别人你很牛逼。

5.拉拉群做做活动卖卖货,什么社群发售,社群联盟,就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,找到一群小白,狠狠地割。

虽然我不认同割韭菜这个词,如果一定要说,就是向下打击,因为向上转化很难,认知达不到,就只能向下割了。

6.在公域平台上不断输出内容,打造信任状,同样也是告诉别人自己很牛逼。

你看,哪里有什么深刻的东西,本质上都是一个味,换汤不换药,有的时候考验的就是执行力。

你三天两头才发一次朋友圈,而别人一天发几条,时间久了,可不比你转化好吗?

别人一天直播8个小时,你一天直播半个小时,人家直播做起来你就不要眼红,吃不了这个苦,还得了公主病。

哪里有什么天赋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罢了。

其实,每个人的智商都是一样的,那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,一天多做一点,一天多努力一点,五年后,十年后,可不是甩你一大截吗?

写了那么多的文章,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公域与私域,深入进去之后,你就会发现,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。




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

产品:企微SCRM系统+微信机器人+私域陪跑服务

承诺:产品免费试用七天,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。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,已交付6000+ 2B企业

 
扫码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