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步

做销售,要远离“低端客户”

免费试用
 
做销售,要远离“低端客户”
发布日期:2025-10-24 16:54:09 浏览次数: 119 来源:一方文库

做销售如同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同行者,并非所有驻足的客户都能成为并肩前行的伙伴。有些客户看似带着需求而来,实则会像无形的黑洞,不断吞噬销售人员的时间、耐心与精力,最终要么颗粒无收,要么售后纠纷不断——这便是销售场景中常被提及的“低端客户”。他们并非缺乏消费能力,而是在价值交换的逻辑里,始终抱着“只占便宜、不担成本”的心态。学会识别这类客户的典型特征,是销售人员做好精力管理、提升成交效率的关键。

 

一、价格是唯一标尺,价值全被无视

 

在“低端客户”的认知里,产品的品质、服务的优劣、售后的保障都无关紧要,唯一能牵动他们注意力的,只有价格标签上的数字。与他们沟通时,开场白永远是“最低多少钱”,后续便是拿着你的报价在全网比价,甚至直接甩出其他商家的低价截图,以“不降价就不买”的姿态施压。

 

你耐心讲解产品采用的优质材料如何提升耐用性,他们会反驳“别人家用料差也能凑合用”;你强调完善的售后体系能解决后续使用顾虑,他们会轻描淡写“我用东西很仔细,根本用不上售后”。在他们眼中,所有同类产品都没有本质区别,只要能把价格压到最低,其他一切都可以妥协。可一旦产品出现正常使用中的小问题,他们又会立刻变脸,将责任全部推给销售人员,指责“你家东西质量太差”。

 

二、边界感形同虚设,过度索取成习惯

 

“低端客户”往往缺乏对他人劳动的尊重,习惯将销售人员当成免费的“工具人”,在成交前后不断提出超出服务范围的要求。成交前,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“你先给我做份详细方案,我看看行不行再决定”“把样品寄过来,我试用满意了再下单”“你帮我对比下其他家的产品,列个表格给我参考”,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要求需要销售人员投入大量额外时间与精力。

 

更令人无奈的是,即便成交后,他们的索取也不会停止。“反正我都买了,你顺便帮我弄下这个附加功能”“上次你说有小礼物,怎么还没寄过来”,这些话语将销售人员的客气当成理所当然,把额外服务视作“必须兑现的福利”。他们从不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,只在乎能否从销售人员身上获取更多“好处”。

 

三、决策陷入无限内耗,缺乏担当意识

 

面对明确的需求,“低端客户”却总能陷入“买与不买”的无尽纠结中,拖延与犹豫是他们的常态。“我再想想”“我得跟家人商量下”“等我下个月发工资再说”,这些理由不断重复,让成交进程一再停滞。

 

他们热衷于货比三家,花费大量时间对比不同品牌、不同商家的产品,却始终无法做出最终决定。与这类客户沟通久了,销售人员甚至会被传染得优柔寡断。你主动跟进时,他们要么不回消息,要么回复含糊其辞;你暂时搁置时,他们又会突然冒出来询问“那个产品还能再便宜点吗”。好不容易即将成交,他们可能又会因为“朋友说不好用”“网上有人吐槽”等无关紧要的外界声音,临时变卦放弃购买。本质上,他们并非谨慎,而是不愿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,既希望有人替自己拍板,又怕自己“吃亏”,最终耗尽销售人员的耐心,自己也错失合适的产品。

 

四、放大问题爱抱怨,负面传播添麻烦

 

“低端客户”还擅长在鸡蛋里挑骨头,即便产品本身没有质量问题,他们也能找出各种“槽点”:“这个颜色比图片深了一点”“包装看起来有点旧”“发货怎么用了三天这么慢”,并以此为借口要求降价或赔偿。

 

一旦产品真的出现小问题,他们更是会不依不饶,拒绝倾听任何解释,也不接受合理的解决方案,只一味强调“我不满意,你必须负责到底”,甚至提出“全额退款”“赔偿损失”等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。更糟糕的是,他们还会将这些小问题无限放大,在社交平台、朋友圈或潜在客户群体中吐槽,将个别情况说成“产品普遍存在大缺陷”,严重影响品牌口碑与其他潜在客户的决策。

 

写在最后:筛选客户不是嫌贫爱富,而是精准精力管理

 

销售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资源,无法承受无意义的消耗。识别“低端客户”,并非销售人员“嫌贫爱富”,而是为了避免在“只占便宜、不担成本”的客户身上陷入内耗,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在真正认可产品价值、尊重服务劳动、决策果断的客户身上。

 

好的客户关系,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索取,而是彼此尊重、互利共赢的合作。销售人员唯有学会筛选客户,远离“精力消耗型”伙伴,才能减少弯路、提升业绩,在销售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毕竟,真正能成就销售的,是那些愿意与你共同创造价值的同行者。



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

产品:企微SCRM系统+微信机器人+私域陪跑服务

承诺:产品免费试用七天,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。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,已交付6000+ 2B企业

 
扫码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