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步

销售制胜心法:客户永远是“跑”出来的,而非“等”出来的

免费试用
 
销售制胜心法:客户永远是“跑”出来的,而非“等”出来的
发布日期:2025-10-24 16:58:19 浏览次数: 146 来源:一方文库


在销售领域,“等客上门”是最致命的思维误区,“主动出击”才是业绩破局的核心逻辑。无数顶尖销售的实战经验证明:优质客户、长期订单、行业口碑,从来不是坐在办公室里“等”来的,而是靠双脚丈量市场、用真心服务客户“跑”出来的。想要做好销售,必须打破“等”的惯性,建立“跑”的体系,具体可从“认知重构”“行动落地”“避坑指南”三大维度系统落地。

 

一、认知重构:先打破“等客”思维,才能建立“跑客”逻辑

 

多数销售业绩停滞的根源,在于陷入了“等客”的认知陷阱,误将“被动等待”当作“高效工作”。想要启动“跑客”模式,必须先完成三大认知转变:

 

1. 从“等机会”到“造机会”:客户不会凭空出现,需求需要主动挖掘

 

“等客户咨询”“等老客户介绍”“等行业旺季”,本质上是把业绩主动权交给运气。而顶尖销售的核心能力,是“无机会时造机会,有机会时抓机会”:

 

- 没客户资源时,主动调研区域内潜在企业,带着行业解决方案上门拜访,哪怕只能见到前台,也能留下产品资料和个人联系方式;

- 客户需求模糊时,通过“提问式沟通”挖掘痛点,比如对零售客户说“您最近是否觉得库存周转慢、资金占用多?我们有套补货系统能帮您减少30%库存压力”,用专业度唤醒客户潜在需求。

 

2. 从“等信任”到“攒信任”:信任不是等来的,是见面聊出来的

 

线上沟通能传递信息,但无法传递温度;文字能说明产品,但无法建立情感。客户信任的建立,离不开线下见面的“眼神交流、肢体语言、即时反馈”:

 

- 同样是介绍售后政策,线上发文字“我们提供24小时售后”,客户可能转眼就忘;线下见面时,递上印有售后电话的卡片,补充一句“上次有个客户凌晨2点设备出问题,我们工程师1小时就到现场了”,具象化的案例能让信任瞬间落地;

- 哪怕是老客户,定期上门拜访也比线上问候更有效——带一份客户喜欢的茶叶,聊10分钟行业动态,既能了解客户最新需求,又能巩固“靠谱”的形象,这些都是“等”不来的信任积累。

 

3. 从“等订单”到“养订单”:大单不是等来的,是从小单“养”出来的

 

没有客户天生就是“大客户”,所有长期合作的大单,都是从一次次小订单、一次次优质服务中“养”出来的。摒弃“只等大单、不接小单”的短视思维,才能搭建稳定的客户体系:

 

- 刚合作时,客户可能只下几千元的小订单,这其实是“信任测试”——认真做好交付、及时跟进反馈,客户会逐渐增加订单金额;

- 曾有销售服务过一家初创公司,初期订单仅800元,他不仅帮客户优化采购方案,还免费提供行业数据报告,3年后这家公司发展成行业头部企业,每年给该销售带来超百万的订单,这就是“养订单”的价值。

 

二、行动落地:“跑客”不是盲目奔波,而是有体系的精准出击

 

“跑客户”不是“瞎跑”,而是围绕“目标、方法、复盘”构建的闭环行动。想要让“跑”的效率最大化,需遵循三大步骤:

 

1. 第一步:明确“跑什么”——精准锁定目标客户,避免无效奔波

 

盲目跑10家不匹配的客户,不如精准跑1家优质客户。出发前需做好“客户画像”分析,明确三个核心问题:

 

- 客户是否有需求?比如向开餐饮店的客户推“收银系统”,先通过大众点评看其门店规模、是否有线上订单,判断其是否需要高效收银工具;

- 客户是否有预算?对初创公司推高端定制服务,大概率会被拒绝;优先选择成立3年以上、有稳定营收的企业,沟通成功率更高;

- 客户是否有决策权?见面前通过企查查了解公司组织架构,尽量约采购负责人或老板,避免对接无决策权的基层员工,浪费时间精力。

 

2. 第二步:掌握“怎么跑”——用“见面三要素”提升沟通效果

 

线下见面的核心目标,是“让客户记住你、认可你、愿意跟你合作”,需做好三个关键动作:

 

- 带“定制化资料”:避免给所有客户发相同的产品手册,针对不同行业客户,准备“行业案例+解决方案”,比如给教育机构客户带“3家同类机构使用产品后招生量提升的数据”,用针对性内容体现专业度;

- 聊“客户关心的事”:少讲“我们产品有多好”,多讲“我们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”,比如对制造业客户说“您这边是否常因生产数据不及时导致排产混乱?我们的系统能实时同步生产数据,帮您减少15%的停工时间”;

- 留“下次联系理由”:见面结束前,主动约定下次沟通节点,比如“我下周三会去附近拜访另一家客户,到时候带份最新的行业报告过来,再跟您聊聊优化方案?”,用“价值钩子”保持联系。

 

3. 第三步:做好“跑后复盘”——用“复盘笔记”让每一次跑客都有收获

 

跑客户不是“跑完就结束”,而是“跑完有成长”。每次见面后花30分钟做复盘,记录三个核心内容:

 

- 亮点:客户对哪句话、哪个方案反应积极?比如提到“免费上门培训”时,客户主动追问细节,下次沟通可重点强调;

- 不足:哪部分沟通让客户产生抵触?比如讲技术参数时,客户频繁看表,说明内容太复杂,下次需用“大白话+案例”简化;

- 改进:下次遇到类似客户,该调整哪些策略?比如对中小企业客户,少讲行业术语,多讲“能帮你省多少钱、省多少时间”。

 

三、避坑指南:避开3个“跑客”误区,避免白费力气

 

在“跑客户”的过程中,很多销售看似忙碌,却收效甚微,根源是踩了三个常见误区,需重点规避:

 

1. 误区一:“只跑新客户,不维护老客户”——老客户是“跑客”的基础盘

 

有些销售把全部精力放在开发新客户上,忽略了老客户的维护,导致老客户流失、订单减少。实际上,老客户的复购成本仅为新客户开发成本的1/5,且更容易推荐新客户:

 

- 正确做法:每月至少上门拜访1次重点老客户,带点小礼物(如客户喜欢的零食、行业杂志),聊近况、问需求,比如“最近业务量有没有增长?有没有遇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帮忙?”,用持续服务巩固合作关系。

 

2. 误区二:“跑一次没成,就放弃客户”——客户成交需要“多次跟进”

 

据销售行业数据统计,80%的客户成交,是在第5-12次跟进后达成的。很多销售跑一次客户没成交就不再联系,错失了潜在订单:

 

- 正确做法:建立“客户跟进表”,记录每次沟通情况,按“1天、3天、7天、15天”的节奏跟进,每次跟进带不同的价值内容,比如第一次送产品手册,第二次送行业案例,第三次送优惠政策,用持续的价值输出打动客户。

 

3. 误区三:“只跑‘大客户’,看不起小客户”——小客户是“未来的大客户”

 

很多销售盲目追求“大客户”,对小客户敷衍了事,却不知今天的小客户,可能是明天的行业龙头:

 

- 真实案例:某销售曾服务过一家只有5人的小电商公司,初期订单仅2000元,但他依然认真对接,帮客户优化物流方案,节省了30%的物流成本。3年后这家公司发展成拥有300人团队的电商平台,每年给该销售带来超500万的订单,这就是“重视小客户”的长期回报。


结语:所有业绩爆发,都源于“跑”的积累

 

做销售,没有“一蹴而就”的奇迹,只有“日积月累”的必然。客户不会从天上掉下来,订单不会在等待中出现,唯有放下“等”的侥幸,扛起“跑”的责任,用精准的目标、专业的方法、持续的复盘,一步一个脚印地跑市场、见客户、攒信任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。




WeSCRM专注2B场景的SCRM系统

产品:企微SCRM系统+微信机器人+私域陪跑服务

承诺:产品免费试用七天,验证效果再签署服务协议。零风险落地企微SCRM,已交付6000+ 2B企业

 
扫码咨询